爱自己 从“心”开始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8.15 字体: [] [] [ ] 浏览量:

微信图片_20230814170514.jpg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最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需要极度重视早期预防,降低发病风险及“致残”风险,为高质量生活提供保障。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基础,是一种不断进展的终身性疾病,于儿童期开始发生并在成年后导致疾病。这种疾病能够通过行为的改变得以改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部肥胖、精神压力、缺乏体力活动和饮酒,且这些因素在不同性别、种族、地域中的影响基本一致。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80%的早发冠心病可以通过管理这些因素而得到预防。

一、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体重:降低这些指标可以预防和延缓疾病的发生。而控制以上因素主要体现在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的使用,包括控制饮食及运动,降压、降糖、降脂及减肥药物使用,必要时手术控制体重等。

二、饮食控制:目前心血管疾病预防是以食物为基础,强调整体健康饮食有利的饮食习惯主要包括:减少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增加蔬菜水果、全麦食品、低脂乳制品及保护心脏的蛋白质(来源于植物以及鱼类等白肉)的摄。额外的膳食成分(可溶性纤维、类固醇和植物固醇、大豆蛋白)及膳食补充(鱼油和烟酸)可减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的平衡膳食准则八条为: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菜、奶类、全谷、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每日摄入食盐少于5g,烹调油25-30g),控糖限酒(每日摄入糖少于50g,每天酒精少于15g);规律进餐,足量饮水;会烹会选,会看标签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三、增加运动:有大量证据证实规律运动可使心血管获益,减少静坐、增加体力活动和运动锻炼增加寿命,降低过早死亡风险,且规律运动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和认知水平规律运动预防疾病的关键。运动方式应包括有氧锻炼、肌肉锻炼、弹性锻炼。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快走)活动,逐步增加至每天1次,累计150分钟以上,每天进行主动身体活动6000步,鼓励适当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慢跑),加强抗阻运动,多动多获益。运动强度为自我感觉轻松至吃力状态,避免出现很吃力甚至筋疲力竭。

四、适量饮酒:大量研究显示适度饮酒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适度饮酒者较不饮酒者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均低,但过度饮酒有许多相反的作用,对于酒精使用随个体特性(年龄、性别、危险因素)而不同些研究发现饮葡萄酒比饮啤酒和白酒更健康,适量饮酒标准为每天酒精摄入少于15g,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

五、戒烟:烟草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心血管疾病患者持续吸烟增加不良事件危险,而戒烟降低危险。二手烟增加不吸烟者冠心病发生风险。且多数研究证明烟雾可能毒性更强,长期戒烟可使慢性冠心病患者死亡率下降36%。因此要求预防青少年吸烟、成人戒烟和公共环境禁烟

六、保持心理健康: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负性社会心理因素已被证实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存在相关。大量积极的社会心理因素如积极的情绪、生活有目标,可预防心血管疾病,有助于延长寿命。与冠心病相关的心理社会危险因素包括抑郁种形式的焦虑综合征。

七、疾病危险因素筛查:对无症状人群的易患因素或疾病进行常规检测,提早干预,可更有效地减少发病率或死亡率

八、其他方面:传统中医联合针灸和中药可降低血压和氧需求,改善心肌缺血。太极和气功、冥想等运动,也可降压。传统中草药丹参、当归、枸杞等亦可起到一定预防及治疗作用。

综上,心血管疾病需要尽早、全面、长时程预防,因其涉及多方面,需要全社会人群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