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和血常规、大便常规一起称为“三大常规”,是每个住院患者必查的项目。但有一部分住院患者不配合留取尿标本,总觉得没有多少意义,门诊和体检的患者就更易忽视了。
尿常规能反映哪些问题
(1)尿色:正常尿液的色泽,主要由尿色素所致,其每日的排泄量大体是恒定的,故尿色的深浅随尿量而改变。正常尿呈草黄色,异常的尿色可因食物、药物、色素、血液等因素而变化。
(2)透明度:正常新鲜尿液,多数清晰透明,若放置过久则出现轻度混浊,这是由于尿液的酸碱度改变,尿内的粘液蛋白、核蛋白等逐渐析出之故。
(3)酸碱度: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4)细胞:在临床上尿中有重要意义的细胞为红细胞、白细胞及小圆上皮细胞。①红细胞。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②白细胞。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③小圆形上皮细胞。若肾小球肾炎时,尿中上皮细胞增多。若肾小管有病变时,可出现许多小圆形上皮细胞。
(5)管型:正常尿液中仅含有极微量的白蛋白,没有管型,或偶见少数透明管型。若尿中出现1个管型,可以反映至少1个肾单位的情况,是肾脏疾病的一个信号,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6)蛋白质:一般认为正常人每日排出蛋白质量为40~150毫克,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病理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妊娠中毒症、狼疮性肾炎、放射性肾炎及肾内其它炎症病变、中毒、肿瘤等。
(7)比重:尿液的比重约在1.015~1.025之间,婴幼儿的尿比重偏低,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故测定尿比重可作为肾功能试验之一。
(8)尿糖定性:正常人尿内可有微量葡萄糖,定性试验为阴性。尿糖阳性多见于肾性糖尿、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
哪些人群应及时检查尿常规
(1)原发性肾脏疾病的患者:有慢性肾炎、IgA肾病、肾病综合症患者应定期复查尿常规,及时了解尿蛋白、血尿等情况;
(2)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疾病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疾病患者多累及系统,伴有蛋白尿,即使早期未累及肾脏,后期也可出现肾脏损害。
(3)急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这类病人经过治疗,尿常规可完全正常,但部分患者可迁延不愈,发展成慢性疾病。因而,此类患者治愈后仍应定期复查尿常规。
(4)高血压病患者:在发现血压升高的早期应及时进行尿常规检查,有利于及时区别高血压导致的肾脏损害和肾性高血压,特别是45岁以下的患者。
(5)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不准,可累及肾脏,导致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由于部分糖尿病患者起病时无“多尿、口干、多饮”等典型症状,应注意完善尿常规,判断有无肾脏受累。
(6)直系亲属有肾脏疾病的患者:肾脏疾病呈现部分遗传特性,因而直系亲属有肾脏疾病的患者应定期完善尿常规。
(7)老年人:伴着年龄增长,可能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疾病,很多疾病可能影响肾脏功能,应重视尿常规检测,及时了解肾脏情况。
娄底市第二人民医院